|
|
已閱:1998 2023-03-24 |
![]() |
3月21日,江蘇省民營企業家履行社會責任調研基地在宜興揭牌。借此契機,新蘇商記者走進無錫市宜興宜安控股農業基地(下稱“宜安農業”),聆聽在座專家探討民營企業如何更好參與鄉村振興,讓家鄉走出一條互惠互利、共建共贏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重農村,以鄉村振興助力高質量發展。早在2020年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作出“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的重大論斷,要求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 宜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蔣東良告訴記者,自己投資建設宜安農業的初衷,正是受此鼓舞和啟發,“我們企業的發展與國家發展是息息相關的,企業先富之后,理當承擔起更多社會責任,為社會謀求更多福祉。投資建設宜安農業,就是我們為助力鄉村振興作出的一次嘗試。” 宜安農業西紅柿種植基地 宜安農業基地入駐的第一個鄉土人才楊杰告訴記者,基地落址在宜興陽羨國家旅游度假區湖㳇鎮,占地200畝,項目總投資1.5億元。項目一期規劃建設為“一園一地一中心”,即一個農旅低碳觀光園,一個宜興百合產業標準化基地,一個鄉土人才孵化中心。楊杰說,項目啟動以來,力求把資金、技術、人才、市場優勢和鄉村的資源優勢精準結合起來,建立鄉村有需求、企業有動力,多方互利共贏的聯建格局。 據其介紹,將來宜安農業的特色農產品加工銷售、農業旅游休閑、農業科普教育、農業科技孵化等項目落地,都將為當地村民就業、增收創造渠道。輸理念,守護“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 事實上,宜興的地理位置極佳。區位上看,宜興地處江蘇省西南端、滬寧杭三角中心,被譽為陶瓷之都、院士教授之鄉。保留了鄉土風情的同時,也導致了部分產業落后的問題。如何既守護好這片風水寶地,又能引領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就是宜安農業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在采訪中,記者聽到與會企業家不約而同提到一句話:要把企業的經營理念帶到鄉村。 蔣東良分享,作為一個民營企業家,在參與鄉村振興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企業家的思維優勢。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倘若還以固有思維去搞鄉村建設,必將為時代淘汰。要以動態、循環、系統、辯證的結構性思維來謀發展,才能精準把握時代的脈動,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蔣東良還舉了一個生動的小例子,以往企業舉辦會議,常喜歡搞大場面,但往往會造成資源浪費。這一次,省民營企業家履行社會責任調研基地在宜安農業揭牌,整個會展布置用一個200塊錢的演講臺就能節約辦成,并且還能循環利用,低碳又環保。這就是從身邊小事做起,守護綠水青山。 此外,相較于傳統的農業經營者,民營企業家也更善于了解客戶需求和搭建完善的產業鏈,調動整合多方資源,結合企業自身的商業邏輯,組織符合市場需求的生產。“思路決定出路”,宜安農業就是一個將把企業家的理念和想法落實到農村來的橋梁紐帶。蔣東良告訴記者,下一步,他還將充分發揮組織網絡優勢和民營企業資源優勢,繼續加大對資金、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的投入,將先進理念、先進技術、先進管理模式以及眾多專業人才吸引到公司,加速對先進農業技術的落地實踐。聚合力,多方共建筑牢高質量發展根基鄉村振興需要企業助力,更需要社會各方面共同合力。 在揭牌儀式上,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朱杰表示,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統戰工作會議精神,創新統戰調研的方式方法,圍繞民營企業家履行社會責任的宣傳引導、方法路徑、政策保障、實踐成效等開展長期的跟蹤調研,發揮好宜安農業等教研基地的示范引領帶動的作用,不斷提升民營經濟人士教育培養的質量和效果,努力形成一批有深度、有價值、有影響的引領成果,引導江蘇民營企業家創造出更多的履行社會責任的典范,更好的促進兩個“健康”,為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作出新的貢獻。 宜興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工商聯主席溫秀芳則表示,作為民營企業的“娘家人”,將繼續引領宜安控股這樣的民營企業積極參與鄉村振興,推動民營企業在高質量發展中走好促進共同富裕之路。 其實,鄉村振興話題一直是近年的工作重點。不久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指出要深入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以數字化賦能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利用數字技術,以數字鄉村建設帶動和提升農業農村的現代化水平、讓農民享受數字經濟的發展紅利,成為時代新課題。 如果說企業助力鄉村振興的1.0版是企業為鄉村“輸血”,2.0版是企業給鄉村“造血”,那到了3.0版就是要實現村企的共贏,就是要為農村留下持續“生血”的內在動力。 |
『關閉本窗口』 |
Copyright (c) 2005-2025 www.www.zh168168.cn All Rights Reserved.版權所有 宜安控股江蘇建設有限公司 |